上海律师网在线咨询
您当前位置:上海科尚法律服务网 >> 关于科尚 >> 司法资讯 >> 浏览文章

同一个案件事由,能否既在外国起诉,又在中国起诉?

时间:来源:上海科尚律师事务所 如遇法律问题请咨询律师>> 在线咨询 | 预约律师

一、如果一方在中国起诉,一方在外国起诉的,中国法院予以受理。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和外国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一方当事人向外国法院起诉,而另一方当事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予受理。判决后,外国法院申请或者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对本案作出的判决、裁定的,不予准许;但双方共同参加或者签订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如果同一方既在外国起诉又在中国起诉的,中国法院是否受理?

1、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诉意见)第318条,当事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如果该法院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缔结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也没有互惠关系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予以执行。

2、按照这个规定,可以明确的是:

1)如果中国和该国家之间有关于互相承认和执行判决的国际条约,而该国先受理了该案件,那么中国是不会同时受理该案件的,而是要等到该国判决生效后,来中国申请承认判决以及执行;

2)如果中国和该国家之间没有关于互相承认和执行判决的国际条约,那么本律师认为是可以在中国起诉的。

按照本律师查到的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判例,里面关于这类案件的管辖有如下论点:

A.我国承认平行诉讼,民诉意见306条就是对平行诉讼的确立。

B.司法主权原则:任何国家法院的判决都是司法机关依据本国司法主权作出的,判决效力通常只能及于境内而无域外效力。一国对于他国法院作出财产性民商事判决,通常适用互惠原则互相承认。法院认为原告在中国起诉的事项虽然与其在美国起诉的事项有部分重叠,但被告没有证据证明其已经按照美国的判决履行,所以并未因此驳回原告的诉请。

3)按照本律师查询的案例及规定,无法确定的是否可以同时在中国起诉,因为306条的规定是只原被告相反的情况下在两国起诉,中国认可平行诉讼;而318条所说的又是国外判决在中国无法得到承认和执行时可以在中国起诉。本律师查到的判例中外国的判决也已经生效。所以虽然同时起诉有理论依据和中院判例中的论点支持,但能否同时起诉还是有待司法实践的确认。

 

一、如果一方在中国起诉,一方在外国起诉的,中国法院予以受理。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和外国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一方当事人向外国法院起诉,而另一方当事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予受理。判决后,外国法院申请或者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对本案作出的判决、裁定的,不予准许;但双方共同参加或者签订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如果同一方既在外国起诉又在中国起诉的,中国法院是否受理?

1、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诉意见)第318条,当事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如果该法院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缔结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也没有互惠关系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予以执行。

2、按照这个规定,可以明确的是:

1)如果中国和该国家之间有关于互相承认和执行判决的国际条约,而该国先受理了该案件,那么中国是不会同时受理该案件的,而是要等到该国判决生效后,来中国申请承认判决以及执行;

2)如果中国和该国家之间没有关于互相承认和执行判决的国际条约,那么本律师认为是可以在中国起诉的。

按照本律师查到的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判例,里面关于这类案件的管辖有如下论点:

A.我国承认平行诉讼,民诉意见306条就是对平行诉讼的确立。

B.司法主权原则:任何国家法院的判决都是司法机关依据本国司法主权作出的,判决效力通常只能及于境内而无域外效力。一国对于他国法院作出财产性民商事判决,通常适用互惠原则互相承认。法院认为原告在中国起诉的事项虽然与其在美国起诉的事项有部分重叠,但被告没有证据证明其已经按照美国的判决履行,所以并未因此驳回原告的诉请。

3)按照本律师查询的案例及规定,无法确定的是否可以同时在中国起诉,因为306条的规定是只原被告相反的情况下在两国起诉,中国认可平行诉讼;而318条所说的又是国外判决在中国无法得到承认和执行时可以在中国起诉。本律师查到的判例中外国的判决也已经生效。所以虽然同时起诉有理论依据和中院判例中的论点支持,但能否同时起诉还是有待司法实践的确认。

 

-->